2007年11月1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杭州兴办民工学校
为30万“新市民”打开城市大门
宋经葆

  “杭州目前有30多万外来民工,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办民工学校,提高他们的素质,让他们逐步融入杭州这个大家庭。”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党总支书记余子华如是说,这是他一直想做、并且正在做的事情。
    工作学习两不误
    从2003年开始,杭州市作出了在建设工地创建民工学校的决策并提出具体要求。万事开头难。开始时,主动响应创办民工学校的企业和工地并不多,积极性也不高。但是,在建筑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余子华,很快便找到了与企业老总、工地项目经理们沟通交流民工学校创建的突破口,让他们接受了开办民工学校的理念。之后,余子华在建立民工学校中,又经常亲临现场,指导课程设置,还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给民工们讲课。
    现在,杭州市有700多个在建工地的民工学校已经开课。工地一开工,民工学校就开学。一个月8个课时,课堂就设在食堂,雨天和晚上开课,工作学习两不误。杭州市有统一编制的教学大纲,包括6门必修课和4门选修课,有统一的教材和专门的义务讲师团。课程设置包含了施工技术、安全须知、法律法规、文明礼仪、消防知识、卫生保健和城市生活指南等一系列实用内容。
    据余子华介绍,杭州市已经下发了一系列文件,明确规定凡在市区范围内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地、县(市)城区范围内建设工程造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地,从开工到竣工,都应建立民工学校,进行教学活动。从2007年开始,没有建立民工学校的建设工地,不能申报省级建筑安全生产、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。
    民工学校让工地内外受益
    在浙江三丰钱江新城28号地块四标段项目部,为开办民工学校,项目部拿出专门的房间作教室,教室里有电视机、DVD、书柜、整齐簇新的桌椅。44岁的郑明尧是来自衢州的泥工。他说,在民工学校里,学到了过去不晓得的知识,比如垂直技术、墙面抛光等。这些知识学下来,对提高自己的施工技能帮助非常大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民工学校里设置的岗前培训,对加强民工安全意识、提高工程质量的作用非常明显。工地安全隐患减少了,工程进度大大提高。
    外来民工争做合格市民
    通过创办民工学校,民工的维权意识增强了,职工的合法权益也有保障了。郑明尧说,在民工学校的课堂上,和所有民工一起学习的还有公司经理、项目经理。通过学习教育,大家都能掌握到一定的法律法规,都知道工资该怎么发,也都能按照规矩办,这几年都能及时拿到全额工资,赚到钱后高高兴兴回家。
    余子华说,农村有农村的习惯,城市有城市的规则,这中间的差距轻则带来误解与不满,重则酿成悲剧。但是,城市与外来民工间的距离并非不可逾越,教育和践行就是缩短和消除这种差距的办法。
    据了解,5年来,杭州市累计有900多个建筑工地开办了免费民工学校,外来民工们争做合格市民、在第二故乡创业的意识明显加强,发自内心地关心工程、关心项目部、关心企业甚至关心整个杭州,自觉执行各种规范和管理制度。民工学校,为民工打开了一扇连通城市文明的大门。